为什么裁员成了硅谷科技巨头的“新常态”?
在1月大热电影《年会不能停》中,主角所在的集团将裁员计划命名为“广进计划”,意指“财源(裁员)广进”。
在大洋彼岸的硅谷,即使有文化差异的存在,相信每一位大厂员工也能意会这个谐音梗背后的微妙讽刺。
去年,硅谷科技行业经历了史上最惨烈的大裁员之年,且轰轰烈烈的裁员潮仍在继续。就在本周,谷歌宣布裁员数百人,波及部门包括核心工程团队、虚拟助手Google Assistant团队,以及生产Pixel手机、Fitbit手表和Nest恒温器的硬件团队。
谷歌CEO Sundar Pichai对员工表示,近期的裁员是为了腾出资源进行新的投资,同时也因为他希望"[去除]层级以简化执行,并在某些领域提高速度"。
翻译一下:我们是一家真正的大公司,赚了很多钱,华尔街希望我们能赚得更多。裁员是为了财源广进。
在硅谷,裁员正变得越来越频繁。例如,亚马逊去年也进行了大规模裁员,本月又进行了一轮较小规模的裁员。Meta去年进行了两轮大规模裁员,本月又进行了一轮小规模裁员。
分析人士指出,硅谷频繁裁员的状况,很有可能成为新常态。原因有两点:1)低利率时代一去不复返;2)大科技公司已经不再是优秀的“成长型”企业。
低利率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从历史数据来看,长期的科技繁荣与长期的低利率/无利率时期同时发生,两者之间存在很大联系。
然而,随着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美国已经走出了零利率政策时代,廉价的便宜钱消失了,融资变得越来越困难,投资者对利润的兴趣远大于对增长的兴趣,这影响到了科技行业的方方面面。
尤其是对于难以盈利的小公司而言,无法继续获得资金,意味着公司的生存都成问题。即使是像谷歌和 Meta 这样的巨头,也面临着向华尔街证明自己可以保持利润率不变的压力,尤其是当它们还在对人工智能等项目进行巨额投资的时候。
大科技公司的成长型已去
类似谷歌这样的科技巨头,在过去二十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疯狂而耀眼的成长阶段,但现在,这一时期已经过去,科技巨头已经步入中年。
谷歌的现金奶牛还是二十多年前创建的搜索广告业务,第二大业务YouTube诞生于2005年,已有18年的历史。
虽然科技巨头们非常希望继续讲述动听的增长故事,但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很难再有新的突破了。
也许人工智能的热潮就会到来,但在AI落地为真正的产业变革之前,无论如何:如果没有真正具有突破性的产品,大科技公司就会像其他成熟的大行业一样,定期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