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糖家黄笑:我不担心消费投资遇冷,只怕它还不够冷
当很多创业者哀叹自己没赶上好时候,黄笑在一个小时内说了四次自己“运气好”——他自称虽一直在大公司做新项目,但从未感受到资源争取的困难;且等自己真正出来创业,一上来就得到了江南大学合作帮助;就算没经验被渠道跳票要清库存,但还好只有一次;后来意外给大主播递品第一回就被选上,甚至犹豫是否该这么快“破圈”想先撤。
这位从大学起就深受创业氛围影响的浙大毕业生深信“创业一定是最后的归宿”。在从宝洁、腾讯历练十年后,与经历了从0到AI独角兽的同学一起,切入低GI食品赛道,创立旨在提供好吃慢升糖食品的“慢糖家”。
“去年和今年两轮融资时,投资人都问我,你为什么这么刚?在资本这么冷的时候还出来创业?我当时就说,我不担心它变冷,只怕还不够冷,希望市场再冷一些。”
黄笑是主张“冬季进补”的创业者,他并不畏惧资方对被投企业财务要求的升高,也乐于见到“奇奇怪怪”的项目消失。因为这样就不用面对行业卷的过高的营销成本,而能让真正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跑出来。
世间万物不过是沧海一粟,无数明星项目已走到尽头,也不断有创业者将个人IP的强化当作“救命稻草”。如此诱惑,黄笑坦言,慢糖家从最初想的就是做一个伟大品牌,而不是一个伟大的个人IP。
“把思考、方法论融入公司运营里、体现到品牌上。这是一个比我们个人生命更久的事。”
“食品赛道足够宽,控糖市场太大了”
Q:去年种子轮融资时,慢糖家的称谓是健康科技公司。这次融资时,名头变成了健康控糖食品品牌。是否可以理解你们的发展方向更聚焦了?
黄笑:我们确实重新定义了自己的发展路径。当然我们的愿景未变,用食品、技术给用户最好的控糖方案。只是从第一步看,食品的赛道足够宽,慢糖家需要先把食品做好,再去发展服务和其他技术。
Q:吃慢糖家的除了糖尿病人群,还有哪些客群?他们是否会自由切换其他有低GI标志的品牌?
黄笑:目前用户画像和我们规划一致,主要是有硬核控糖需求的人。包括糖尿病、孕期控糖这些对血糖指标非常关注的人。另外,也有愈来愈多的减脂健身、护肤抗糖人群加入进来。
低GI食品的核心是保证用户均衡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时,也能实现血糖较为平稳状态。所以这个落点不止对糖尿病人重要,对健身人群也有益处。因为当你血糖平稳时,胰岛素分泌较少,不会抑制脂肪分解,还会促进脂肪通过代谢燃烧掉——如果吃高GI食物,血糖波动太大,糖分容易转化成脂肪。
而且健身用户更清楚知道有氧运动时需要好的血糖水平才能持续供能——如果健身前吃米饭、面条等精致碳水,吃了后非常容易饿,有氧运动中身体供能不足。而吃低GI食品,消化慢吸收慢血糖稳定,不管有氧还是竞技运动的能量供应都够持久,健身燃脂效率提升。
我们也看到有些护肤用户说抗糖的尽头就是低GI,在部分护肤流派里,皮肤老化原因是AGEs累积太多。而AGEs也与血糖波动有关 ——蛋白质泡在高血糖里,导致皮肤容易糖化。所以一些用户也在皮肤科医生建议下寻求低糖低GI食品。所以整体上低GI食品的用户群不断扩大。
坦白讲,确实有很多品牌进入低GI这个赛道,但综合口味、控糖效果、成分、品质,慢糖家在之中还是处于不错的位置。刚过去的双十一大促期间,我们在天猫的销售额位列控糖品牌第一。
Q:有个别用户线上留言说,慢糖家口感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好吃。看到这种评论,你会怀疑自己吗?
黄笑:慢糖家对口味非常非常重视,在所有控糖食品里,我们的口味已经算是相对领先的。但口味始终对食品是重要评判维度,也一直是我们长期研发投入的方向之一。我们对每款产品的口味测试也相当看重——上市之前我们不仅会测它的控糖效果、营养均衡,要求清洁标签等,更重要的就是看用户对口味反馈。
慢糖家已经积累了一个数据库——我们把测试数据和产品历史数据、行业数据作对比。只有在前10%的口味才会上线,像我们的挂面、桃酥的口味也是好评如潮。
Q:低GI食品的口感是否天然上存在一定劣势,需要技术来弥补?
黄笑:这在行业里都是一个难题,像我们坚持清洁配方,不用香精。如此条件下想做到既无糖又好吃,是自己给自己设置了更高的门槛。比较幸运的是,我们最初和江南大学合作,找到了合适的配方并将它命名为“释乐可”——它能替代小麦粉,在控糖之时口味更接近实物本身的味道。
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个荞麦面要真的控糖,那它的荞麦含量可能需要达到90%以上。但这种荞麦面气味大,用户往往难以接受。或者国外很多低GI食品解决方案,是加粗粮,或者把食品以比较“粗”的状态呈现,口感上偏粗糙。他们的路径是单纯从原料上控糖,所以把食物弄得难以消化。
但慢糖家除了在原料上用黑青稞这款GI值最低的谷物,还加了两重控糖配方,其中一层是一定比例的小麦蛋白,这种蛋白把黑青稞包裹起来,使酶接触青稞的速度变慢。同时我们还添加了葛根素这类天然阻断剂来抑制消化酶活性,这样既达到控糖效果又能平衡口感,这是慢糖家与许多低GI品牌的不同——很多人做低GI只把目标放在原料端,没考虑体系化方案。
Q:清洁配方下走中短保质期路线,是否会给动销周转带来较大压力?
黄笑:我们真的运气很好,到现在只出现过一次清库存。是刚开始创业太没经验了,有一个渠道说在短期内可以帮我们卖非常多的产品,需要提前备货。结果那个渠道当时又爽约了,导致我们手头有许多临期产品。这些临期产品我们没有打折,直接销毁。之后我们就一直没有成品库存了,因为供应链伙伴在库存预测上做的精准——基本订单生产后三天就能卖完。
如今慢糖家的吐司、欧包生产时间很短,饼干、桃酥的保质期较长能有9个月以上,也没什么库存问题——单一一次下大货量基本两三个月卖完。
慢糖家各个渠道销量增长都在稳步往上走,况且我们走品牌路线,而非依靠渠道扩张路线。所以用户只要有需求会主动找到我们,这类持续需求不会因为哪个头部主播不播我们,销量就大幅波动。
Q:在这么多做低GI的企业里,你觉得慢糖家处在哪个位置?
黄笑:今年慢糖家完成了一个“小目标”——所有基础产品线都开发完。用户早餐要控糖可以选择慢糖家的的吐司、欧包、花生酱,想吃零食可以吃饼干、桃酥、坚果酥,正餐可以选择面条,以及我们即将上线的米饭解决方案。总之,我们覆盖了用户完整的一日三餐+零食场景。
但控糖市场太大了,除了线上,线下还有许多垂直细分渠道还没有覆盖。之前慢糖家对线下比较犹豫,主要觉得线下细分人群多,我们价格不便宜,贸然进线下会遇到问题。不过最近不少线下零售渠道找到我们,像叮咚买菜上了后效果不错,这给了我们启发,原来低GI食品在线下也能卖得动。
“我不担心它变冷,我只担心它还不够冷”
Q:慢糖家的创业团队,之前在宝洁、腾讯、AI独角兽里负责过口腔护理、教育、AI业务。在这些热门领域待过后,为什么要选择食品来创业?
黄笑:当时联合创始人的母亲得了糖尿病,在湖南的一个四线城市,医生只说注意饮食,但具体如何注意并没有讲。后来她发现不管吃什么血糖都在涨,有一个月几乎啥都不敢吃了,导致体重快速下降。
而我们那时正在看未来哪个方向适合创业,便发现原来糖友想吃上不升糖的产品这么困难。于是我们和国内一些三甲医院主任医生交流,同时参考国外市场趋势,发现低GI食品大势所趋——它在澳洲、新加坡的知名度和渗透率都蛮高的,国内还是空白。
等到真正创业,有时候卖的某一款不如预期,或者有点短波折时,用户的反馈会给到我们鼓励。比如有用户是家里的小朋友得糖尿病,从出生到读幼儿园毕业都没吃过多少“好吃”的食物,但慢糖家的吐司、欧包、桃酥,小朋友就非常喜欢吃。
Q:除了这些社会意义的推动,很多从大厂出来的品牌操盘手会提到创业有一个动因,是想扩大自己的决策影响力,因为在大公司里做一个小生意,很难获得核心资源支持。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
黄笑:比较幸运的是,我在大公司一直做创业项目。比如在宝洁,我们的VP会把新项目交给我做。在腾讯我做的是在线教育品牌的市场营销,所以我一直在孵化新品牌,公司也支持。
至于为什么要创业的动因,再早一点追溯应该跟大学有关。我和联创都毕业于浙江大学,上学时浙大有各项学科比赛,像段永平、史玉柱也会回浙大分享,一切都让你感觉仿佛所有人都在创业,也会在你心里埋下种子——创业一定是你人生最后的归宿。所以考虑创业时,我和联创也是大学同班同学,基本没有任何犹豫,这就是我们该做的事。
Q:但当你们出来消费品创业时,是否感觉水温有点凉了?
黄笑:我们出来时候,消费品已经很冷了。因为在宝洁和浙大圈子里,你能听到很多操盘手在2021年上半年就说双十一不准备投入了。很多投资人也不看消费了,甚至投资人离开加入别的创业公司去。我们当时就觉得资本不仅会冷,还会冷的更久。但我们毫不犹豫,我们不担心它变冷,只担心还不够冷。
包括慢糖家第一轮和第二轮融资时,投资人都问我,你为什么这么“刚”?在资本冷的时候还出来创业,我当时就说,我希望市场再冷一些。
中国有这么大规模的糖友,假设他们每人每天花2元钱在控糖食品上,每年都是上千亿的市场。如果五年内我们能渗透1%,一年也有超10亿的销售额。这么大的市场需求,供给侧又如此缺产品,国外还已经验证了模式,那这件事怎么可能不成功?
所以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既有社会责任感又有市场前景的好业务,只要健康成长,反而怕资本变热出现过多泡沫,让奇奇怪怪的项目拿到融资,做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把营销运营成本升高。所以我们希望资本继续冷下去,如同“冬季进补”,让大家有时间把产品、团队打磨好。
Q:“奇奇怪怪”的项目一般长什么样?
黄笑:比如一个概念核心起来后,产品做的不好的牌子也拿到融资,于是推波助澜下把流量卷的很贵。有些号称低GI的产品实际并没有做检测认证,只是游走在灰色边缘。
Q:市场变冷了,投资人的关注点向哪方面迁移?
黄笑:我们见的资方倒不是很多,也不是非常擅长和资本接触的团队。但慢糖家和青山资本接触下来,感觉到他们会更关注于产品是否真正解决用户痛点,另外也关心公司业务模型是否健康,能否自己养活自己。可能行业过去有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比较火,大家会跟风。但现在大家对产品力、公司财务要求更高了。
Q:对财务要求高指的是必须盈利吗?
黄笑:我是这样理解的。但这方面我还不是很专业,还是要问资方的想法。
Q:去年慢糖家种子轮融到的钱,实际如何花费的?
黄笑:有一半钱研发,一半运营。研发占比比较高是因为,我们每款产品都是自研,配方调整、打样、测试都要花费很长周期。而且我们的每款产品都通过了低GI临床测试。这个测试加认证通常要小几十万,是个蛮重的过程。据我们了解,有的团队花费一年时间,也花了不少钱,也都没能通过低GI认证。因为低GI是一个人体临床评估,不管你的配方究竟如何,只看临床上用户血糖变化。有些看起来很健康的全麦面包,由于加工过程中温度过热、磨得太细,转化成葡萄糖速度很快,升糖指数挺高。
Q:有大公司出来的创业者做控糖品牌,和资方产生矛盾在于,到底是习惯把渠道供应链种种搭好再推进业务,还是先试着跑出一款产品。慢糖家的发展采取的是哪一种路径?
黄笑:我们偏向于后一条路,这也得益于我们联创,他是很优秀的工科生——浙大竺院高级工程强化班同学,一毕业就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成为1号员工,把公司从0带到AI独角兽的位置。对整个创业节奏把控、资源效率投入有明确的经验,所以给了我们建议——先找到配方和突破口,迅速迭代出一款产品看市场反应。
Q:现在慢糖家的团队大概怎样的规模?创业团队可能很多架构是边跑边搭,不像大厂有很多成熟组织体系给支持。你们在管理上如何分配精力?
黄笑:现在团队40人左右,我偏向于品牌市场运营,联创偏向于产品供应链研发。对比大公司和创业公司,前者带团队偏重于平衡,后者更追求效率。
Q:团队擅长“运营”主要指哪方面?
黄笑:比如我们能否找到精准渠道,降低营销费用。能否建立私域稳定忠实用户,达成复购。另外在供应链把控上,把每一批原料包材尽量减少损耗,代工厂保证质量前提下成本降到最低。这都是我们擅长且愿意死磕的地方,工科生喜欢看数据,每个环节都有量化指标去优化。
像慢糖家复购率不错,用户买了产品后,基本三个月内复购三到四次,复购率有30%左右。
Q:最近董洁直播带慢糖家的视频切片,在小红书流传就挺广的。
黄笑:说实话那次直播挺意外的。因为慢糖家一直专注于核心控糖人群,对于破圈这件事没有太大预期。
很偶然的机会,我们商务同学把品递给了董洁团队,然后就选上了。一开始我们觉得董洁是个时尚买手的形象,面向人群太宽了。我们是健康食品品牌,会不会两者的人群重合度偏低,还想申请撤下来不合作。但同事说这样以后也许很难有合作机会,不要撤。想着做生意还是要有信誉,就合作了一把。才发现其实对方用户里也很大一部分是追求品质健康的用户,对血糖健康、膳食纤维挺认同的,所以在董洁直播间销售整体挺不错的,有大几十万。
Q:抖音上有不少创业者积极运营个人IP,把它和品牌形象绑定在一起。你怎么看这股风潮?
黄笑:慢糖家从最初想的就是做一个伟大品牌,而不是一个伟大的个人IP。因为很多伟大品牌跨越百年时光流传到现在,但很少有个人的商业影响力能流传一百年。我们希望把思考、方法论融入公司运营里,最终体现到品牌上。我们也坚信这是一个比我们个人生命更久的事。
Q:有创业品牌花几十万拍一个短视频,把创始人形象和品牌理念展现的淋漓尽致,后来带动了上千万的销售额。
黄笑:我们可能更擅长做产品和运营。但有些创业者确实个人表达能力很强、观点非常犀利。大家各有所长,企业遇到的挑战也不一样,很难一概而论。
我们自己规划的路线是做百年品牌、超越个人的品牌。像宝洁旗下很多品牌,比如吉列的创始人家族过了好几代,但这个品牌依然可以走向全球,用同样标准服务各地用户且还能不断推陈出新,这是品牌能做到、个人很难做到的。
Q:如果有跟雀巢、旺旺、好丽友这样延续多年的食品巨头对话机会,你想跟他们探讨哪些内容?
黄笑:食品供应链方面有很多可以向他们学习的,比如如何优化供应链、提升品控标准。因为食品行业很特殊,再小的品控事故在消费者那端就会变成严重问题。
Q:创业品牌一开始都从比较轻的方式做起来,和巨头自有工厂相比,都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黄笑:慢糖家找的是行业最高标准工厂,产值都上十亿元的规模。所以标准化安全度非常高,所以我们的产品加工费用也很高。另外我们团队的品控人员也是从大公司出来很有经验的同事,每一批生产都会跟进。
Q:你觉得新消费品牌最后卖给大厂是一个理想归宿吗?
黄笑:这取决于大厂如何对待它。有些外企收购本土品牌,过了十年就消失了。如果我是这个本土品牌创始人,我会非常难过。我们还是希望不管自己发展还是和大厂合作,品牌给用户提供好吃慢升糖食品的承诺不变,且能一直创新。
林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