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赛力斯智慧工厂
作者 | 柴旭晨
3个月前,问界新M7的爆火搅动了整个25万元级市场,至今订单量已经突破十万台,它标志着华为智选车全面杀出重围,成为了一个现象级事件。而一直“主内”的赛力斯,也因此被舆论推向聚光灯前,股价随之翻番。
而接下来,如何接棒承接好这波急速涌来的订单,并将其交付落地就成了关键的挑战。
近期,在探访赛力斯工厂时,工厂负责人向华尔街见闻介绍,9月初新M7发布的时候,工厂接订单后当月就生产了约5千台,10月份时数据已经翻倍破万。而按照华为汽车BU董事长余承东的最新承诺,新M7在12月交付量将达到2.3万台,从明年起的月交付能力将升至3万台。
交付量从“千到万”的翻倍提升,这样的产能爬坡在赛力斯内部被称为“垂直上量”,其中的关键在于供应链体系的快速拉通。
赛力斯工厂负责人表示,工厂的整体产能是一个系统能力,不能单独看产线的能力。“从供应链的上端开始,大家都要参与进来”。
该负责人坦言,最初的确没有预估到M7的量有这么大。不过为了解决产能问题,“两三个月前赛力斯已经和供应商合作提前布局,为了防止供应链出现问题,我们和供应商也在核心部件上做了布局”。
据了解,新M7发布之后为了保交付,赛力斯和华为一起在前端的供应链、后端的产线轮班。同时,一些核心的供应商已经在赛力斯工厂附近建厂,赛力斯的供应链、产品、质量三支团队直接进入供应链企业驻厂。
除了前期的准备,在10月赛力斯工厂的直播中,余承东透露又为整条供应链投了10个亿元。工厂负责人表示,这部分的投入主要包括生产的节拍、流程、效果的提升。
在如此上下游体系的拉通下,新M7第二个月的交付量破了万,超过传统企业正常所需的2-3个月。该工厂负责人表示,“目前阶段的订单增长是能够应付的,未来还可以根据单量动态调整”。
随着产能的释放,仅新M7单款产品就将撑起问界2-3万台的月交付量,后续还有王炸的旗舰M9。问界的销量或许很快要超越小鹏、蔚来等,直追理想、埃安了。
因此,除了华为在台前造势,台下双方也在制造力的保障上加速布局。
目前,赛力斯在重庆布局了三座汽车智慧工厂,分别是生产M5的两江工厂、生产M7的凤凰工厂、生产M9的两江新工厂。年设计产能分别为15万、15万、70万辆,这使得问界拥有了约百万辆的生产能力。
回顾过往,工厂负责人表示,早在2020年,赛力斯和华为就已经开始了合作。在投产初期,华为带来了整个产品集成、质量管理体系团队,双方一起研讨整个过程管理的思路、机制、方法。
随后又在智能化、数字化应用、质量自动化控制等方面迭代,在原有的基础上导入了AI视觉技术,在硬件部分也加入了自动化控制。这在流程和结果的管控效率上得以体现。
该负责人指出,普通汽车底盘平均有30-50颗螺栓要打,但手工作业难免有失误,无法达到焊装车间的高自动化程度。因此引用AI视觉技术后,摄像头会拍照后根据云端数据比对,出现误差便会立刻提示,并且在装配流程和工序上也会严格监控。
此外,华为和赛力斯也开始尝试将一些工业品的制造手段、流程等融合到汽车行业。
赛力斯工厂负责人称,传统汽车下线后跑两三公里,经过一些基础的惯例检测就完成了。但在赛力斯产线上却需要做400多项测试,完成后的各项数据还会同步至云端以便研判。借此,在交付前阶段,就能识别至少5%可能会在用户使用多年后出现的问题,加以规避。
据了解,双方合作催化下,这样智慧化和自动化的生产能力,已经在赛力斯的其他智慧工厂建设过程中做了平移和展开。不过这样的弯道超车,付出并不小。
“传统制造业不会这么搞,成本太高了”。工厂负责人透露道,“我们长期的技术投资占营收比例是10%,常规2-3%都非常高了,我们虽然挣回的钱没有那么多,但把钱都投到该投的地方上去了”。
或许在赛力斯看来,这都是在深挖护城河。但验证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主义。
在经历过上半年的销量波动后,后续M9和将来的新产品能否继续接棒持续热销,且产量水涨船高?这些都还需要市场给出答案。
11月25日,华为将汽车BU独立分拆,成立一家多元股权的新公司,赛力斯也接到了邀请,有望与华为更深入地绑定合作。
当晚,赛力斯发布公告,表明双方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没有被动摇影响,其对赛力斯的零部件供货关系也将照旧。同时,赛力斯还表示内部正对华为的投资、合作邀请积极论证。
作为华为汽车业务最大的受益者,赛力斯想必会愿意与华为更紧密地绑定。毕竟搭上华为这辆快车的它,彻底从曾经制造弹簧、面包车的小厂翻身,一跃坐上国内智能电动车核心玩家的席位,知名度、曝光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为了接下来能够持续长虹,赛力斯和华为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