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主管媒体:乱象频现!第三方财富管理该管管了!
近段时间,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频频上演闹剧。
12月初,京东与歌斐资产两家公司相继关于“承兴案”发布强势回应,随后,海银财富固收理财产品出现延期兑付。
第三方财富管理一次又一次被推向风口浪尖。第三方财富管理还安全合规吗?
第三方财富管理市场为何频频“暴雷”?问题出在哪里?
“错位”的第三方财富管理
巨量的理财规划及财富管理需求,为市场提供了充沛的“资金端”,让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一路“狂飙”,过去数年中,各类如海银财富、恒大财富、诺亚财富等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涌现。直接面对高净值投资者、手握大量客户资源,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如火如荼发展背后还存在若干“灰色地带”。
细数近年来第三方财富管理出现的乱象,诸如违规吸储、员工诈骗、私募产品逾期、高管负责人跑路……第三方财富管理市场风险不断显现。
有专家直言,这些乱象是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发展的严重错位。
不同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应该是责任和权利界限清楚的独立中介服务者,以其专业能力,从客观中立的角度高效匹配资产端和资金端。
然而现实是,部分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在成立之初就与母公司或集团系的主营业务高度关联,不仅脱离了“独立”的初衷,部分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的资金投向也埋下了风险隐患。中植系、恒大系、海银系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三方财富公司与母公司或集团系高度关联,甚至成了母公司或集团的‘钱袋子’,部分业务是自融行为。”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就从根上埋下了风险,母公司或集团的风险极易传导到财富管理公司。”
员工素质参差不齐
无法保证的平台独立性和资金投向的高风险性,并不是导致第三方财富管理风险积聚的唯一因素,其存在的问题还受多方影响。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聚集了一大批高净值群体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市场,成了“销售掮客”的活跃之地。
“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业务规模小、集中度高、关联交易复杂,更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董希淼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多数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员工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往往基于销售人员向投资者违规承诺保本收益,甚至代销虚假投资产品。
投资者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不足、风险识别能力不强,也使这些人员有了可乘之机。
专家表示,部分投资者容易被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自己贴上的“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等标签所迷惑,还有部分投资者过分追求收益率而忽视产品和服务风险,“这些也是造成第三方财富平台相关产品大量发行并风险积聚的一大因素。”
共促行业整顿
当前,第三方财富管理市场整顿、风险防范和化解问题已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3年10月作《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时强调,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深入推进“伪金交所”、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等风险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坚决遏制境内虚拟货币交易炒作。
北京市副市长靳伟在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 启动仪式上发言时也表示,要持续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持续优化工作体系,继续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稳步化解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虚拟货币交易等风险。
在第三方财富管理多年无序的发展环境下,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是,行业应该如何进行清理规范、化解风险?
“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数量较多,产品和服务涉及大量投资者,要高度重视其风险的外溢性,坚持中央和地方协同,坚持法治化、市场化原则,在全面摸排的基础上制定风险化解方案,逐步压降存量风险。” 董希淼认为,在存量风险出清之前,也要严控增量业务。督促和引导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退出高风险业务和不合规业务。取得相应业务资质的机构,对基金代销、保险代理等业务,要求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客户。
“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只需要一般的工商资质即可成立,然后按照其经营业务的不同,再向金融管理部门机构申请相关资质或牌照,准入宽松甚至没有准入标准。” 某金融从业者说。
对此,有专家建议,需建立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监管协调机制,加强行为监管、功能监管和穿透式监管。比如,地方政府在审批带有“财富”“理财”“资产管理”等字样的市场主体之前,应征得金融管理部门的同意。此外,还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金融素养,增强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更多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意谈第三方财富管理
《金融时报》记者:近来,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发生多起风险事件,如中植系、诺亚等出现问题,您认为原因何在?
方意: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既是大财富管理时代的机遇,也是风险和挑战。以中植系为例,2023年7、8月份,其旗下4家财富管理公司出现兑付问题。从具体产品来看,中植系出现问题的主要是定融产品。在承诺高收益的前提下,金融产品的底层不是优质资产的“造血”,而是资本运作的“拆东墙,补西墙”。如此,金融风险,只会伴随借新还旧而持续累积直至发生。
目前,没有法律法规对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进行监管,行业发展缺乏明确的准入门槛与业务规范要求。同时,从金融风险酝酿到最终出现问题的过程中,风险信号虽有预警,但是投资者并未得到有效的风险警示和辅助信息。这也说明,在大财富管理时代,更加需要全面提升金融监管以缓解市场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并消除行业乱象。
《金融时报》记者:如何才能让市场走向正轨?减少风险发生,需要什么样的监管?
方意: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事实上,大财富管理时代需要全面提升的金融监管。首先,监管需要实现财富管理的业态全覆盖。银行理财、信托、券商资管、保险资管等各类金融机构都涉及财富管理,需要加强监管协调,统一监管标准,完善审慎监管、功能监管、行为监管、市场监管的密切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其次,监管需要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通过监管科技的运用,促进财富管理行业审慎管理、合规经营和风险管控,增强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防止风险反弹回潮,切实增强监管的前瞻性和穿透性。最后,监管需要着手于打造财富管理的健康生态环境。全面加强对财富管理机构、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监管水平,营造“资金来源—资金配置—资金运用”全过程中居民、金融体系和实体企业之间的良性循环。
本文作者:胡萍、李珮,来源:金融时报,原文标题:《乱象频现!第三方财富管理该管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