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Biotech开始在JPM大会出牌
JPM大会又一次在旧金山落幕,作为公认的生物医药健康行业盛事,也是全球信息量最大的医疗投资、产业交流合作大会,无数的消息在短短几天内汇合,这些消息被解读、被讨论,人们在其中寻找着有价值的信号。除了日程紧密的会议现场,周边社交活动也是见面、交流,并有希望达成合作的重要场合。
“今年从国内来参加JPM大会的人明显多元化了,以往来的大部分是熟悉的面孔,固定的药企和一些Biotech,但今年或许是受到大额交易频发带来的鼓动,去现场的Biotech、尤其是创新性很强的Biotech,一下子变多了。”雅法资本合伙人蒋晓阳说到。每年,这家专注医药产品BD交易、并购和投资业务的机构都会在JPM大会期间举办「药通中国ACCESS CHINA」路演活动和招待晚宴,为有授权需求的药企提供与海外伙伴的面对面交流机会。
“还有就是来自各家基金的投资人变多了。以往国内投资机构会认为JPM大会和投资业务关联不大,但今年很多投资人愿意过来帮助投资的公司看看国际合作机会。”
比起在JPM期间寻找募资线索机会和投资项目机会,基金为被投项目发现退出机会是更主要的目的。上市退出路径缩窄的当下,MNC买家的规划与偏好值得认真研究,一笔恰当、重磅的BD合作甚至潜在的收购意向,将为Biotech和中国创新药继续增添荣光。一些投资人在大会一两周前就开始寻找“组织”,希望落地旧金山后,能像在CES中如鱼得水一样,快速地加入核心对话。
MNC当然也不会放过机会,既介绍未来重注的领域,也展示差异化的拓展策略。例如礼来CEO David Ricks称,礼来不仅仅是收购资产,而是将创新人才和创造性的研发思维带入礼来,包括去年宣布收购的核药公司Point Pharma在内,礼来为买下的很多Biotech都保留了原来的管理层。
当Biotech的光荣遇到MNC的扩张梦想,2024年的生物医药市场新牌局已经开启。
中国Biotech已上牌桌
在JPM大会期间宣布的交易事件,可称为行业的关键风向标与晴雨表。去年的JPM大会,以阿斯利康18亿美元收购Cincor、Ipsen制药9.5亿美元收购Albireo开场,被视为跨国并购的重启信号。之后的2023年全年,生物医药并购活跃,50亿美元以上大额交易数量达到了新高。
今年大会期间的并购以及BD事件更加密集,脉络也更加清晰。领域围绕ADC、免疫等,技术包含小核酸、CGT,以及AI和机器学习,都为接下来的行业发展指出了方向。
不同于往年交易场旁观者的角色,中国Biotech公司在JPM 2024逐渐走到聚光灯下。就在大会前一天,舶望制药宣布将授予诺华多款心血管产品,预计总金额超过40亿美元。这家成立不到三年的公司,完成了中国Biotech在小核酸领域内的首笔海外授权交易。
在并购交易中,也能看到中国公司的影子,核心产品来自恒瑞的Aiolos,以10亿美元首款、4亿美元里程碑的价格委身GSK。
“MNC对中国药企的重视度越来越高。2021年中国公司的licensing out事件中,只有约20%是和MNC达成的,22年这个比例约在40%。23年这个比例超过了50%,其中最大的十个交易中,九个是与MNC达成。”蒋晓阳认为,MNC正在成为中国药企国际交易市场的主角。
资本寒冬之下,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经历了深刻的结构调整,药企主动或被动地追求原创的、差异化的、具有全球IP及竞争潜力的创新药,这些产品也成为MNC买进优质资产的重要目标。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国药企BD远赴JPM大会,白天在线下遍走现场,深夜回到线上和国内团队沟通,为新一年的业务发掘更多可能性。
不过,对于第一次来到JPM会场的中国Biotech,经验不足可能会影响参会成效。
“JPM最大的好处是把世界各地的公司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地汇聚在一起,看似人多机会多,但如果只是抱着随机碰一碰的心态是很难有成效的。事先做好目标定位和沟通,提前定好约见,可以把效率最大化,一天紧凑的话可以约见五六家公司。”
梅斯医学的创始人张发宝博士从JPM大会总结道:Biotech核心竞争力从技术本身转到战略眼光和找钱的能力。这种预定洽谈方日程的功课显然也是一部分。当中国创新药从Fast Follow晚期品种转向更早期的创新、差异化品种,从单纯产品转向产品和技术平台并重,意味着中国Biotech需要全面加入这场牌局,用手中的筹码取得更多回报,以加深融入创新药国际化。
看清MNC的“明牌”
“Biotech和MNC的展示和沟通中,最重要的是了解交易对手的需求,明确什么样的公司和你的资产匹配,再去相应地展现技术实力、数据的优越性。”蒋晓阳认为,清楚自身的交易资产的优势、以及能吸引到什么类型和什么区域的合作方,是加入创新药全球化进程的关键。
每年JPM大会,正是看懂各家MNC规划的好时候,一些公司宣布的策略会比在财报或投资者日给出的信息还要清晰。今年,各家MNC对业务拓展方向介绍得更加详细,一些MNC宣布的动作或计划包括:
● 阿斯利康:要在肿瘤、罕见病、疫苗和免疫、呼吸和免疫、心血管和代谢5大关键领域成为前三名;持续开放BD策略,通过合资、授权、收购等方式不断补充管线;至2030年,实现“行业领先的增长”
● 礼来:通过并购和合作大力加强外部创新,并购和合作不仅仅关注资产,也看重人员、经验、策略等综合价值;其风险投资基金Lilly Ventures可以对初创企业进行投资,尤其关注核酸疗法领域的创新型初创企业,在潜在并购中礼来也会优先考虑这一高潜力方向的资产
● 诺华:全力发展三大创新技术平台,核药领域利用收购来的RDC技术继续扩大优势,小核酸领域投资、合作布局RNAi、ASO等新兴技术,CAR-T领域将优化现有产品并寻求新突破;在肿瘤、心血管、免疫系统、肾脏病继续巩固优势;暂时不布局ADC领域
● 诺和诺德:在GLP-1领域继续扩大业务,增加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开拓心血管和罕见病等新兴治疗领域;推进下一代创新药物研发,如CagriSema的III期试验;通过并购实现业务版图扩张,寻找长期增长动力
● 默沙东:近期会密切关注和重点布局ADC领域;巩固肿瘤、疫苗等擅长领域,强调在肿瘤学和 Keytruda 以外的领域扩张,尤其关注心血管代谢药物和免疫学;寻找具有颠覆性和首创优势的新药,保持在全球制药界的领军地位
● GSK:持续进行战略性收购,在Aiolos Bio之后,将继续寻找合适的标的;巩固肿瘤、呼吸、疫苗等传统强项;近年多笔交易来源于中国公司,会持续关注中国创新资源进行布局
● 辉瑞:在收购Seagen后,暂停大规模并购,通过灵活的BD进行创新探索;关停非核心资产,专注高增长领域,加大在减肥领域的布局;继续密切关注ADC赛道,继续重点发展肿瘤学领域
MNC在JPM大会上纷纷明牌:在新一轮的MNC排位混战中,MNC们非常欢迎也非常需要Biotech为其注入创新管线;尽管各家MNC具体偏好有所不同,但领域主要集中在肿瘤、免疫和代谢领域;相比已进入商业化阶段的产品,早中期资产交易更加方便灵活,当然前提是具有足够的首创竞争力。
但还需要看清的是,MNC的并购与对外合作驱动力,仍然是当前市场的低估值。
对此,有投资人对动脉网表示:“并购的高峰会同时出现在这个行业的上升期和衰退期这两个阶段,上升期由于市场比较宽松,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很低,参与并购的主体比较多元化,大中小企业都会有并购整合动作。而衰退期的主要参与方是规模较大、资金实力雄厚的公司,通过并购储备项目、实现规模效应。因此,以现在的并购行情来看,更符合衰退期并购的特点,也就是说,生物医药市场可能还是处于底部修复期。”
“生物医药市场恢复还需要时间,今年Biotech有了更多选择,但能享受并购与BD狂欢的依然是少数。”
尽管仍未看到明确的拐点来临,但随着2024年将可能发生的降息,人们提高了对美国生物医药市场好转的期待,JPM大会期间的热烈氛围也传递到了二级市场。JPM 2024第一天,XBI生物科技股指数收盘上涨5% ,整体会议期间的涨幅超过了2%,而过去十年的JPM大会期间,XBI指数平均上涨仅有0.76%。
JPM 2024的最后一天,旧金山天气见晴,生物医药市场上空的阴霾,或也到了散去的时候。
本文作者:张珏,文章来源:动脉网,原文标题:《当中国Biotech开始在JPM大会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