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智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协同发展,共创未
智能化与绿色出行的时代机遇
在全球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的当下,新能源汽车技术犹如雨后春笋般飞速发展。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然成为国家经济转型的关键方向,其产业链后端的后市场蕴含着巨大潜力。从检测、维修保养,到二手车交易、动力电池回收以及汽车金融等领域,不仅商机无限,还催生了众多新兴岗位。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行业迅猛发展,专业人才培养速度却远不及。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将高达 103 万,其中售后服务领域的人才缺口就达 80 万。虽说全国约有 3000 所高校开设了汽车相关专业,但真正能满足产业需求的毕业生数量严重不足。高职专科毕业生进入汽车产业的比例仅为 28.3%,职业本科也不过 32.0%,而进入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岗位的技能型人才更是寥寥无几。传统教学模式由于更新速度慢,实践环节又薄弱,根本无法满足产业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急切需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智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应运而生。它承载着重大使命,要在教育与产业之间搭建起一座坚固的桥梁,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为后市场源源不断地输送技术和人才。
凝聚多方力量,助推行业升级
该共同体由中国中检、中国汽研、长安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等单位牵头,吸引了全国百余家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加入,覆盖范围达24个省市地区。在这个共同体中,汉翱科技作为理事单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汉翱科技在新能源后市场实训设备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凭借自身优势,它为院校提供先进的实训平台和专业技术支持,助力院校打造高质量的教学体系。例如,汉翱科技与多所高校携手共建新能源后市场实训基地,基地设备涵盖了新能源汽车检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等核心领域,让学生们能够直接接触到行业前沿技术,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除了汉翱科技,其他成员单位也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像途虎养车、平安银行等企业,凭借丰富的市场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为共同体带来了最真实的市场需求反馈;高校则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和科研实力,为产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科研机构更是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为行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正是因为各成员单位的紧密协作、优势互补,才为智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产教融合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精准培养创新驱动
(一)人才培养:匹配行业需求
共同体紧密围绕后市场的检测、维修、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等核心环节,精心打造了一套高度契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编写专业教材,以及强化实践教学等一系列措施,致力于培养出一批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型、复合型人才。比如在检测领域,着重培养能够熟练操作智能检测设备,并具备精准数据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在动力电池回收方面,则专注于培养既熟悉环保法规,又精通电池拆解与梯次利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这一过程中,汉翱科技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快速检测实训设备发挥了关键作用,为院校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持,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真实设备,积累实践经验,从而为毕业后快速适应企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产教资源整合:深度融合,共赢发展
共同体积极推动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材编写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等。通过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校园,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同时,鼓励院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攻克行业发展中的关键难题,实现教育与产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汉翱科技与多所合作院校共同建设的新能源后市场实训基地,依托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教学平台,极大地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行业输送了大量能够 “即插即用” 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从现阶段突破到长远布局
(一)短期规划:快速推动合作落地
在未来三年,共同体计划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通过每年举办产教融合论坛,为校企双方搭建起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汉翱科技也将积极响应共同体的号召,加大对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研发先进实训设备、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加速产教融合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切实解决当前行业面临的人才短缺等问题。
(二)长期规划:成为行业标杆
从长远来看,共同体不仅要解决人才短缺问题,还要致力于完善标准化的教学体系,打造智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产教融合的典范。汉翱科技也将进一步深化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共同体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我们有信心让中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为全球绿色出行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共建未来,共享成果
全国智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是产业发展与教育创新的必然结果。作为共同体的重要成员单位,汉翱科技将继续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与院校、企业以及行业组织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产教融合迈向更高层次,为智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智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不仅能够成功填补人才缺口,还能成为中国绿色产业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