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能源,等待新能源市场的戈多 | 见智研究
作为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中唯一一家未上市的锂电公司,蜂巢能源近期决定不搭今年年底的IPO末班车,反而撤回其上市的申请文件,这意味着蜂巢能源筹备一年多的IPO计划宣告结束。
为什么在IPO一切手续都顺利的情况下,蜂巢能源要选择撤回IPO呢?
1、蜂巢能源等待更好的上市时机
蜂巢能源最近主动提交了撤回其上市申请文件,随后上交所根据相关规定终止了其发行上市审核。
该动作在新能源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在动力电池行业主要竞争对手都选择上市,特别是瑞浦兰均刚刚成功IPO之际,蜂巢能源却此时做出撤回上市申请,令市场诧异,但背后的原因还是归向——政策监管收紧,以及新能源当下的市场趋向饱和。
对此,蜂巢能源向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表示:公司认为当下并非我们上市融资的最好时机,为了公司和股东的最大利益,所以我们撤回了申请文件。
与2021年-2022年的锂电高景气度时期不同,如今的动力电池市场正处于电池产品价格下滑、终端需求减弱、竞争压力加大的景气度回落阶段。
具体来看,无论是已经在沪深交易所上市多年的老牌锂电公司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和亿纬锂能等,还是在港交所上市不久的中创新航和瑞浦兰钧,都面临着市值下滑和股价不佳的局面,此时选择上市毫无疑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此次撤回IPO,对于市场关心的公司募投资金对应的产能扩张问题,蜂巢向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表示:撤回上市申请目前并未影响到三大动力电池基地的建设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蜂巢能源作为一家国内产能扩张较为激进的动力电池厂商,此前电池产能规划达到600GWh,这一规模与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中创新航等诸多动力电池竞争对手相当。
为此,蜂巢能源在国内多个城市设立了电池生产基地,如成都、上饶、常州、盐城和马鞍山等地,甚至在海外国家如德国萨尔州也有布局。实现这一规模的扩张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资金方面,同时也让市场对于蜂巢能源是否产能过剩产生了担忧。
对于此前激进的扩建计划,蜂巢能源向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表示:公司产能建设是根据市场走向动态调整的,目前公司常州、湖州、盐城、上饶、遂宁、成都、马鞍山、南京、泰国pack工厂等基地已陆续投产,而且与大部分电池产品同质化严重,选择低价走量策略的二三线动力电池厂商不同,蜂巢能源走的是电池产品差异化路线,不依赖价格战。王牌产品短刀片电池和叠片技术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验证,相较卷绕技术的性能和品质更佳,这也是不少中高端车品牌所看重的。
因此,优质电池的产能被认为是具有替代价值的,对于高效、先进的电池产能而言,实际上并不存在过剩问题。相反,这些优质产能可能仍然是市场所稀缺的。
因此,蜂巢能源的IPO仍将在市场回暖后再次开启。但无疑在新能源电池市场寒冷的当下,对公司过冬仍有一定冲击。
2、蜂巢能源正逐步摆脱长城汽车电池厂影子,海外市场成明年重心
脱胎于长城汽车动力电池部门的蜂巢能源,仅仅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就彻底打入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位置,今年前十一个月,蜂巢能源的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7.18GWh,同比增长27.3%,市场份额达到2.11%。
然而,去年还处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榜单中的蜂巢能源,今年却不见了踪影,被挤下了前十榜单。
不过蜂巢有信心在2024年重回前十榜单,对此,蜂巢能源对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表示,光束和Stellantis都将在明年开始正式供货,而且蜂巢能源的德国pack工厂明年也将正式投产,所以很有信心在明年重返前十榜单。
值得注意的是,仍未盈利的状态以及大客户长城汽车的销售占比过高的情况,也一直是蜂巢能源的标签,其中盈利方面在如今的低价抢市场的行业趋势下,难有起色,不过公司正在摆脱长城汽车电池厂的影子。
2020年-2022年期间,蜂巢能源额营业收入从17.36亿元提升至99.7亿元,但是净亏损也同样从3.26亿元增加到2022年上半年的8.97亿元,短时间来看利润转正对于蜂巢能源来说还是一个挑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蜂巢能源引入传统车企如吉利和东风,以及造车新势力如理想、小鹏、岚图、领跑等新能源作为客户,此前蜂巢能源的最大客户长城汽车的电池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正从2020年的98.7%降至2022年的50%以下。
这还只是刚刚开始,今年蜂巢能源收到了Stellantis集团追加的5.48GWh订单,据传闻还拿下了宝马汽车90GWh的动力电池订单,这将进一步有效的降低蜂巢能源对于长城汽车的高度依赖。
这两大海外订单不仅能够助力蜂巢能源打入海外的动力电池市场,重回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榜单中,也证明了蜂巢能源此前加速扩张的动力电池产能的确有确定性的客户去向,并非毫无根据的扩张。
蜂巢能源此次折戟A股IPO,虽然不至于伤筋动骨,但无疑意味着以后的锂电公司在新能源当前环境下的扩张之路中竞争更加激烈。